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

来源:化工管理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7-2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近年来,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,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和突破,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,并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发展。为适应国际工程教育

近年来,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,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和突破,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,并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发展。为适应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,我国需要增强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宏观管理,建造工程教育专业质量监控体系,确保和抬高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。

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工行业,在新的经济形式下面临着管理效率低下和资源环境制约的严峻挑战,急需调整产业结构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。化工技术和管理的创新,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,都需要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,都需要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。本专业在较长的办学历程中,明确办学定位,坚持与地方产业相结合,遵循学校“与广东崛起共成长,为广东发展做贡献”的办学理念,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,坚持不懈地进行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,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。为了培养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,本专业加大了改革力度,构建了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[1-2]。

一、构建“”人才培养新模式

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区化工行业发展趋势,分析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化工专业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和标准,制定了更符合社会和产业发展的以“需求导向、分类培养、输出细化”为导向的渐进式、多样化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,包括:双语“化工创新班”、“3+1卓越工程师”、“普通班”。其中,化工“创新班”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、能进行基础研究的高级人才,重点能进行基础研究,本科三、四年级与研究生教育整体贯通,使其在知识系统、实验能力、创新研究等方面更具竞争力。化工“3+1”卓越工程师班主要针对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个目标,实行“3+1”,与行业高新企业合作培养,为行业输送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,主要针对具体企业的特色技术要求培养专门应用创新人才。

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“一导向、四模块、三阶段、两结合、一核心”的“”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,德育体现在各个环节,实现全方位育人。解决了由于行业发展迅速,对人才要求更高的问题,拉近了人才供给侧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(人才培养实施过程见图1)[3-4]。

图1 “”化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

我们以合理定位化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目标,科学优化化工类专业传统的以知识系统发展为主线的课程体系,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引,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旨,以高素质、应用型人才塑造为目标的“四模块”人才培养课程体系,“重基础、宽口径、强实践、擅应用”,设置包含“公共基础与职业素质课程、专业基础与技能课程、专业技术与综合应用课程、专业应用与技术创新课程”的体现能力培养的具有针对性、系统性和连续性,符合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的“四模块”课程体系。在教学中,实施课程思政,全程贯彻立德树人、教书育人的理念。

二、高水平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的建设

人才培养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师资队伍建设,根据“多层次”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,贯彻立德树人,按照“注重培养、加强引进、打造名师/骨干教师”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,增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,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,充分落实了教学队伍的精英化、梯队化以及国际化。“骨干”教师对于本科教学工作有着强大的导引和示范效用,精英化的教学队伍中教师教学能力要强,学术水平要高,对待教学工作要热心。教学队伍要梯队化,要多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准,注重青年教师的塑造、栽培,还要充分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,齐抓共管,在教学、科研、实践等各方面给青年教师充分的辅导和指引。师资团队要国际化,为教师出国创造条件,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出国进修,并且大力引进有海外教育经历的教师。目前本专业已经有老师承接全英留学生公选课程,并提前布置了老师为将来的化工留学生班开课,已构建了国际化标准的教学师资队伍。

化工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,如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(包括无机化学教学团队、有机化学教学团队、分析化学教学团队、物理化学教学团队、化工原理教学团队)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(包括专业必修课教学团队和专业选修课教学团队)、实验实践教学团队(图2)。有效解决了个别课程管理不到位的现象,增强了任课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与交流。


文章来源:《化工管理》 网址: http://www.hgglzzs.cn/qikandaodu/2020/0725/398.html



上一篇:基于CDIO模式的化工安全评价教学改革研究<sup>
下一篇:化工有机废气处理方法

化工管理投稿 | 化工管理编辑部| 化工管理版面费 | 化工管理论文发表 | 化工管理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化工管理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